12月7日上午,由长沙市科学技术协会、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长沙市生态环境局、雨花区科学技术协会、雨花亭街道指导,长沙市环境科学学会主办,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2024年碳排放权交易研讨会成功召开,目的是为宣贯国家碳交易市场政策法规,助力重点排放单位、自愿减排项目业主、咨询机构、相关单位及个人学习理解碳交易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和交易规则,提高碳交易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把握碳市场机遇,积极主动参与碳交易市场,降低企业减排成本,拓展新发展空间。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光,长沙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二级调研员陶红,学会部副部长卢慧芸,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黄霞春、毕军平,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许杰,雨花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灿,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建军,雨花亭街道香南郡社区党总书记赵维等9位领导与嘉宾受邀出席会议。来自长沙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会员单位代表、个人会员代表,以及长沙市新闻媒体记者、志愿者、企业代表、环保学院学生共计212人参加会议。
蒋检花、许建军、周灿、许杰、黄霞春、张志光、陶红、蔡固平、毕军平、卢慧芸、赵 维
本次会议由学会秘书长蒋检花主持。第一阶段为领导动员阶段,第二阶段为专家讲座阶段。
蔡固平首先向各位领导、来宾、会员同仁们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研讨会”,目的是交流学识,分享见解,共同探讨双碳给环保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三位在节能低碳行业深耕的专家讲解双碳和碳排放权交易的技术知识和发展前景,祝愿每一位与会者都能收获满满,满载而归。
毕军平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一是对前来参加会议的领导、嘉宾、学生等参会人员表示诚挚的欢迎;二是讲述了学校45年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三是希望能与长沙市环境科学学会以及相关单位、企业加强沟通交流,促进校企合作。
陶红出席会议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专家献智,夯实碳市之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智慧力量,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技术,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二是学会引航,共绘绿动篇章。希望长沙市环境科学学会能够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组织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长沙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是企业担当,共筑低碳未来。希望与会的各位企业代表能够充分认识到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来,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把握碳交易市场机遇,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推动全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张志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一是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为促进生态环境事业作出不懈努力和贡献的环保科技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对精心筹备此次研讨会的长沙市环境科学学会表示由衷的敬佩;二是对长沙市环境科学学会在2018年-2024年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作表示赞扬,同时也对长沙市环境科学学会寄予厚望;三是强调本次研讨会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有益活动,因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重大举措,也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国家、行业和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和措施,并付诸行动,例如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发展新能源汽车、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等,今天的碳交易学术研讨会,对我省相关单位今后如何开展碳交易就应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常鼎伟,宇相碳测认证(天津)有限公司运行部总监、高级工程师陶金成,永之清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代欢三位讲师进行专家讲座,并进行了知识答题小测试,参会人员积极作答,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讲师:常鼎伟,高级工程师
课题: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与ESG实践
讲师:陶金成,高级工程师
课题:企业碳排放及科学碳目标要求
讲师:刘代欢,高级工程师
课题:双碳概念政策简介和个人职场规划建议
本次会议使用的是中国建筑碳信用消纳,中国建筑碳信用是目前国内公共建筑自愿碳减排量唯一的市场化交易机制,绿交所经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准设立,是国内唯一一家致力于建筑行业碳减排的环境权益类交易所,承担建筑碳信用项目和减排量的登记、注销等工作,并提供建筑碳信用减排量的集中统一交易与结算服务。
本次会议向所有参会人员发放了“零碳益”碳中和证书,已通过贵州省绿金低碳交易中心购买了1吨公共建筑自愿减排量并予以注销,用于本次会议能耗和包括所有参会人员在本次会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本次会议的碳中和。
- 上一篇: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学会2024年理事会议成功召开
- 下一篇:没有了